日前,消息称原汽车之家创始人、总裁李想将联合易车网董事长兼CEO李斌等人跨界投身新能源汽车界,加盟蔚来汽车,准备要造电动超跑车。像李想这样的汽车互联网人半路来造车已经不是第一个,而他们似乎都把瞄头对准了新能源汽车。
缸哥不禁联想起,这两年来,似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好像全世界都一窝蜂地钻到这个市场里,一方面传统车企正在逐步加大研发投入来开拓这一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咖们也都虎视眈眈想要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口一举颠覆汽车业。说起来,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各大车企们也一直都在研发投入,但是进展缓慢。为什么在一夜之间突然如火箭般提速发展呢?
事实上,长期以来新能源车早已在车企的战略规划中了,但是由于极高的研发成本,以及形成多年的汽车消费习惯,一直以来企业的在这方面的积极性都不太高,毕竟传统能源汽车卖的那么火,谁会那么关注新能源呢。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为了应对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气候变暖,各个国家政府都将汽车的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目标,陆续制定严苛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这下子车企们坐不住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意味着车企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加庞大的资金支持来优化现有的汽车能耗状况,而每向标准靠近一点,意味着更大的难度和更巨额的经济付出。于是新能源汽车,则顺理成章成为规避能耗排放标准的手段,被车企们重视。
拿欧洲来说,欧洲算是全球排放标准最严格的地区了。日前,有消息称欧洲已经开始在考虑制定2025年的汽车排放标准。新的标准可能低至68克/公里,这与目前欧洲汽车平均排放水平相比几近下降一半,这样严苛的标准,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大挑战。事实上,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车企与欧盟之间存在长期的拉力角逐。据新闻称。欧盟原计划到2020年将该指标控制在95克/公里,对于这个目标,各大车企都直呼太难了,2020年之前难以达成,尤其是那些以生产大排量豪车为主的车企,纷纷抗议要求协商,最终欧盟方面作出轻微让步。2014年,欧盟最后宣布整个排放指标控制时间由2020年推迟至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新标准,95%的新车将在2020年满足95克/公里,100%的新车在2021年达标。即使这是妥协后的结果,为了能达到能耗的限值,车企在传统燃油车方面的利润将会受到更大的挤压。
由于中国的汽车发展还达不到欧美的水平,因此中国在排放这一块的标准还没有那么严苛。工信部制定标准,规定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要降至5.0升/百公里,而从2016年到2020年,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对于这一节能减排目标,如果车企仅仅靠降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而不开发布局新能源车,基本上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提速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降低企业平均油耗值以及抢占未来商机的最有效路径之一。
无疑,从当前节能减排的全球大环境来看,各国政策都在对传统燃油车提出更严苛的油耗限制,并频频向新能源环保车型示好。那些污染严重、能耗超标的车企将一步步被淘汰或者转型,对想要在未来市场站稳脚跟的车企来说,更多的资源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已经迫在眉睫。